注會教材中有一節叫審計風險,在這一節我們會遇到好幾個名詞,各種風險,有些概念理解起來比較抽象,如果第一次學,是可能被這幾個風險繞暈的,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風險,層層遞進來理解,就不會那么枯燥了。
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一個可接受的低水平,是預先設定的,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與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呈反向關系。
所以,這個模型要記牢,等號左邊審計風險,等號右邊有兩個風險,總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即: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什么是重大錯報風險
第一、重大錯報風險是獨立于財務報表審計而存在,是在財務報表審計前就存在的一種重大錯報的可能性,注冊會計師不能改變被審計單位的風險,但是可以評估識別。
第二、重大錯報風險分為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報表層次是一個大的環境,通常與控制環境薄弱,宏觀經濟環境有關。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是具體的,考慮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第三,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的分類
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分為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注冊會計師既可以對兩者單獨評估,也可以對兩者進行合并評估。
固有風險是指不考慮相關內控,某類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某一認定易于發生錯報的可能性;
控制風險是指某類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某一認定發生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是重大的,但是沒有被內部控制及時防止或發現并糾正的可能性。
檢查風險
檢查風險是注冊會計師為將審計風險風險將至可接收的低水平而實施程序后沒有發現這種錯報的風險。
檢查風險與重大錯報風險呈反向關系,如果重大錯報風險高,那么只能降低檢查風險。
檢查風險取決于審計程序設計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是不能全部消除,不能降低為零的。
大腦中要個框架,始終圍繞這個框架,先在宏觀上明白,再去理解下面的小枝小葉,這樣學習的效率應該會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