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減資,追溯調整)
因處置投資導致被投資單位的影響能力下降,由控制轉為具有重大影響,或是與其他投資方一起實施共同控制的情況下:
個別財務報表 |
合并財務報表(一次交易處置子公司) |
①應按處置或收回投資的比例結轉應終止確認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②原投資時點:在此基礎上,應當比較剩余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計算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 a.屬于投資作價中體現的商譽部分,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b.屬于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同時,應調整留存收益。 ③原投資時點至處置當日之間:對于原取得投資后轉變為權益法核算之間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中應享有的份額,一方面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 a.對于原取得投資時至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扣除已發放及已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及利潤)中應享有的份額,調整留存收益; b.對于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至處置投資之日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中享有的份額,調整當期損益; c.在被投資單位其他綜合收益變動中應享有的份額,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同時,應當計入其他綜合收益;(注意2015年變化) d.除凈損益、其他綜合收益和利潤分配以外的其他原因導致被投資單位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中應享有的份額,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同時,應當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
①終止確認長期股權資產、商譽等的賬面價值,并終止確認少數股東權益(包括屬于少數股東的其他綜合收益)的賬面價值。 ②對于剩余股權,應當按照其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 ③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與剩余股權的公允價值之和,減去按原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份額(不強調可辨認,因為可能包含商譽)與商譽之和(★★),形成的差額計入喪失控制權當期的投資收益。 ④與原有子公司股權投資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資本公積)(被投資單位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資產或凈負債的變動而產生的其他綜合收益除外),應當在喪失控制權時轉為當期投資收益。(個別財務報表不結轉,處置時結轉) ⑤合并報表當期的處置投資收益(合并財務報表層面) =[(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剩余股權公允價值)-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原持股比例]-商譽+其他綜合收益、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原持股比例 ⑥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處置后的剩余股權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按照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產生的相關利得或損失的金額。 |
2008.1.2購買60%股權(控制),成本法,2009.5.2出售40%,改為權益法,剩余股權比例20%(重大影響)
1.終止確認出售的部分(40%的部分)
借:銀行存款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貸: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收益(可借可貸)
2.考慮剩余部分的相關情況(剩余20%的部分)
①原投資時點:剩余20%的部分(2008.1.2)的有利或不利差額
A.不利差額:不調整
B.有利差額:調整留存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盈余公積
?、诳紤]原投資時點(2008.1.2)至處置當日(2009.5.2)的凈資產引起的變動
A.凈利潤或凈虧損引起的差額(當年凈利潤應當扣除宣告發放的股利★★)
Ⅰ.2008.1.2-2008.12.31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盈余公積
Ⅱ.2009.1.1-2009.5.2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B.除凈損益、利潤分配以外的權益變動引起的(不區分年份)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其他綜合收益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注意科目變化)
【補充內容】
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
=購買日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子公司調整后的凈利潤-子公司分配的現金股利±子公司其他綜合收益、其他權益變動
【例題】20×7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600萬元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權,投資當時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500萬元,有商譽100萬元。
20×7年1月1日至20 ×8年12月31日,乙公司的凈資產增加了75萬元,其中按購買日公允價值計算實現的凈利潤50萬元,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升值25萬元。
20×9年1月8日(注意是年初),甲公司轉讓乙公司60%的股權,收取現金480萬元存入銀行,轉讓后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持股比例為40%,能對其施加重大影響。
20×9年1月8日,即甲公司 喪失對乙公司的控制權日,乙公司剩余40%股權的公允價值為320萬元(合并報表時采用)。
假定甲、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積的比例均為10%。假定乙公司未分配現金股利,并不考慮其他因素。
【正確答案】
(1)甲公司個別財務報表的處理
?、俅_認部分股權處置收益
借:銀行存款 4 8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3 600 000(6 000 000×60%)
投資收益 1 200 000(倒擠)
?、趯κS喙蓹喔陌礄嘁娣ê怂悖?/p>
首先:考慮有利差額或不利差額
剩余部分240萬元(600萬元×40%)在原投資時的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500萬元,按份額40%計算為200萬元(500萬元×40%),視為商譽,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其次:原投資時點至處置當日之間:調整為權益法(剩余部分為40%)
借:長期股權投資 200 000(500 000(調整后凈利潤)×40%)
貸:盈余公積 20 000 (500 000×40%×10%)
利潤分配 180 000(500 000 ×40%×90%)
借:長期股權投資 100 000
貸:其他綜合收益 100 000 (250 000×40%)
經上述調整后,在個別財務報表中,剩余股權的賬面價值為270萬元(600 ×40% +20+10)。
?。?)甲公司合并財務報表的處理
?、僭诤喜⒇攧請蟊碇校茨腹竞妥庸揪幹坪喜⒇攧請蟊恚?,對于剩余股權,應當按照其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
?、谔幹霉蓹嗳〉脤r480萬元與剩余股權公允價值320萬元之和,減去按原持股比例(100%)計算應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凈資產(沒有特意強調可辯認,因為包含商譽)的份額
=(480+320)-[(500(可辯認)+50(如有,應扣除宣告或發放的現金股利)+25(其他綜合收益)]×100%(注意持股比例)-100(商譽,無須乘以持股比例 )
=125(萬元)
計入喪失控制權當期的投資收益。
?、叟c原有子公司股權投資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25萬元×100%(注意原持股比例)]、其他權益變動(即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應當在喪失控制權時轉作當期的投資收益。
綜合②和③
合并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125+25=150(萬元)
①對剩余股權(40%)按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的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 3 200 000(公允價值)
貸:長期股權投資 2 700 000(個別財務報表)
投資收益 500 000
?、趯€別財務報表中的部分處置收益的歸屬期間進行調整
借:投資收益 300 000(500 000 ×60%)(代替長期股權投資)
貸:未分配利潤 300 000(當年實現的凈利潤:投資收益)
?、坜D出與剩余股權相對應的原計入權益的其他綜合收益10萬元,重分類轉入投資收益:
可以理解為:
先確認出售的60%的部分
借:投資收益 150 000(250 000 ×60%)(代替長期股權投資)
貸:其他綜合收益 150 000
再全部轉入投資收益
借:其他綜合收益 250 000(250 000 ×100%)
貸:投資收益 250 000
綜合上述兩個分錄
借:其他綜合收益 100 000
貸:投資收益 100 000
版權聲明:
以上案例內容是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一)小案例,摘選自北京注冊會計師協會編寫的注冊會計師綜合階段輔導書《職業能力綜合測試》案例集,均為北京注冊會計師協會培訓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編輯推薦:2016年注會綜合階段實務案例及重要知識點聚焦(卷一) (卷二)